緊張就肚子痛跑廁所? 淺談大腸激躁症的中醫治療林口真如中醫診所 鄭安斌中醫師 有的人不管遇到考試或上台報告,只要一緊張腹部就絞痛,連忙跑廁所,影響生活與工作。去胃腸科檢查沒有發現太大的問題,被診斷為「大腸激躁症」。
藉此短文簡介什麼是大腸激躁症?中醫又如何治療?
什麼是大腸激躁症?
大腸激躁症也可以簡稱為腸躁症,是一種慢性腸道功能異常的疾病,症狀常見:反覆發生的腹痛、腹部不適、排便習慣改變、脹氣、感覺解便不乾淨等。據流行病學調查,台灣盛行率可達20%,以女性、50歲以下患者較為常見。臨床診斷以症狀為主,但需排除其他腸道器質性病變,像大腸癌、發炎性腸道疾患(克隆氏症)或麩質不耐、乳糖不耐等疾病。 現代醫學尚未研究出確切的病理機轉,一般認為與遺傳、壓力、飲食、感染有關,造成腸道發炎、粘膜通透性改變、微菌叢改變,進而影響腸道蠕動及中樞神經。 治療第一步以調整生活型態及飲食為主,如果症狀仍困擾,用藥以症狀治療為主:腹痛給予抗痙攣劑,腹瀉較嚴重的給予止瀉劑,如果以便秘為主,則給予軟便劑。 中醫如何治療大腸激躁症?
腸胃道消化吸收的功能在中醫理論與脾、胃、小腸、大腸等臟腑相關,但古人特別提出「肝」氣的順暢與否也會影響腸胃。在中醫理論中,「肝」與情緒、壓力、自律神經系統相關,情緒緊張會造成肝氣不順暢,連帶影響胃腸功能,在中醫稱為「肝脾不和」。第二種常見的狀況為患者飲食無法定時定量,損傷脾胃氣血,影響吸收及蠕動,這部分稱為「脾胃虛弱」。而泄瀉、腹痛日久,會衍生其他不同情況,有的會產生熱象,出現濕熱,有的會造成腎虛、痰瘀等。 中醫治療以每位患者不同的表現進行個體化的辨證論治,像肝脾不和為主的患者,古人就有名方「痛瀉要方」進行治療。這個方名取的很符合情境:腹痛時就需要去拉肚子,解完便疼痛就消失了。如果以脾胃虛弱為主,則補益脾胃氣血的藥物就是重點,其他則依體質調整。
大腸激躁症患者的注意事項:
1. 如果情緒及壓力影響明顯的患者,則需要調節壓力及心情,運動、充足的睡眠、適當的放鬆都是好方法。 2. 如果是三餐不定時、外食影響明顯的患者,則要注意三餐定時定量、細嚼慢嚥、避免刺激性食物,以減輕腸胃負擔。 3. 便秘型的患者要注意蔬果、纖維質、水份的攝取;腹瀉型的患者則要注意減少容易產氣的食物(如豆類)、高脂的食物。 再次提醒有相關腸胃道困擾的朋友,一定要檢查,排除器質性病變(大腸癌等)的可能性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