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專欄

小孩吃不好 爸媽真煩惱 中醫開脾有良效 ~林口真如中醫 王奕昕醫師~

9歲的H小弟身材瘦瘦小小,三餐食慾差,吃一點東西就嚷著肚子好脹,讓爸爸媽媽好擔心。
朋友建議他們可以帶H小弟找中醫「開脾」。

 

究竟開脾是什麼?是如何幫助小朋友吃得下、吃得好呢?

 

為什麼叫開脾?

中醫理論中脾為五臟之一,是後天之本。最重要的生理功能就是「脾主運化」。
這是指脾消化食物吸收營養,並輸送到全身各臟腑的作用。
因此,小朋友胃口不好常說要「開脾」,就是要恢復脾的正常運化功能。

 

自古以來的中醫醫家都相當重視小朋友胃口不好的問題,

醫書中也有許多小兒不思食、不嗜食、不飢不納相關的治療經驗。

 

雖說是「開脾」,但小朋友吃得少,不一定真的是脾胃出了什麼問題,

也有可能是飲食或生活習慣不佳導致,常見有下列幾種情況:

 

重玩不重吃

吃飯的時候玩玩具、看影片,玩著看著就忘記咀嚼,被催促了就趕緊把食物吞下肚
這樣不僅體會不到食物的美味,未充分咬碎的食物也較難消化,長期容易影響胃腸功能。

 

零食吃很好,正餐吃不下

心疼孩子的長輩親戚等常常提供孩子各種喜歡的零食。
小朋友有好吃的零食可以吃,對正餐反而興趣缺缺。

 

便祕

小朋友腸道裡塞滿宿便,肚子脹脹,當然吃不多。

 

少動少消耗

長時間坐著看電視、玩手機。
少運動、少消耗,腸道蠕動也跟著變慢,小朋友食量自然小。

 

中醫如何開脾

排除上述情形,有部分的小朋友真的是脾胃出問題,需要中藥協助「開脾」。
中醫辨證治療小朋友胃口不好,看舌頭是關鍵。
一般常見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別:

 

‧ 脾運失健,表現除了不想吃、不喜歡吃飯之外,

  精神活動力排便一切正常。
  舌頭淡紅苔白稍膩。
  治以調脾助運,常用麯麥枳朮丸加減

 

‧ 胃陰不足,表現為吃飯吃得少,

  另外還常見口乾口臭、皮膚乾燥、大便乾結。
  舌頭乾紅舌苔少。
  治以養胃育陰,常用養胃增液湯加減

 

‧ 脾胃氣虛,表現為吃飯吃得少,

  吃稍多或難消化食物,容易拉肚子,大便裡有食物殘渣。
  另外還常見精神氣色較差、容易出汗,
  舌頭色淡苔薄白。
  治以健脾益氣,常用參苓白朮散加減。

 

除了藥物調理之外,
父母也須協助小朋友養成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,

吃飯要定時、定量,不過飽、不挑食,少吃零食戒冷飲,
適量運動,注意排便。

如此雙管齊下,一起守護小朋友正常的生長發育。